03產品咨詢Product consultation
TIME:2020/3/04
發布時間:2016/01/07文章來源:奧克丹科技(無錫)有限公司
在結束的2015年在中國環保歷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這一年里,環保領域發生了太多“大事”:新環保法開始實施,環保監管層層加碼,在“APEC藍”之后“閱兵藍”又成為新名詞,北京首發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……
一、新《環保法》正式實施
【事件回顧】2015年1月1日,被稱為“史上最嚴”的新《環境保護法》正式實施。這次環保法的修訂,主要包括加強環境保護宣傳,提高公民環保意識;明確生態保護紅線;對霧霾等大氣污染的治理和應對;明確環境監察機構的法律地位;完善行政強制措施等十二個方面。
【點評】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規定,長期以來,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、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,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。新《環境保護法》無疑給環保監管部門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、有針對性地執法的利器,并系統性地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,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機制中。環保法律就此也與時俱進,開始服務于公眾對依法建設“美麗中國”的期待。
二、環保部首次“約談”地方政府一把手
【事件回顧】2月25日下午,針對臨沂市部分企業存在未批先建、批建不符、久試不驗、偷排漏排、超標排放和在線監測設施運行不規范等環境違法行為,受環境保護部委托,華東環保督查中心對山東省臨沂市主要領導進行了約談,并且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,啟動了新《環境保護法》實施后華東區域內的首場環保約談。
【點評】盡管環保部門“約談”的做法已持續了10年之久,但像現在這樣直接約談一個地區和當地政府“一把手”的,確實是新《環保法》實施后的一個重要變化。這已經表明,對環保問題地方政府已經責無旁貸,對地方政府啟動問責制已經成為下一步環保監管的重點內容。
三、治理整頓環評“紅頂中介”
【事件回顧】3月7日,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,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提出,決不允許戴著紅頂賺黑錢,環保部下屬8個環評單位今年將從環保部脫離。至此,一場自上而下的環評“紅頂中介”摘帽風暴開始。12月15日,環保部公告對100家環評機構的資質審查結果(2015年第十四批),標志著環保部部屬8家環評機構順利完成脫鉤工作。不僅如此,各地環保部門重拳治理整頓“紅頂中介”的步伐正在加快。
【點評】環評是減少污染、保護生態環境的前置性措施,相當于環境保護的一道閘門,但這道閘門屢屢被一些違法違規的“紅頂中介”在利益驅使下沖破,實際上,整治“紅頂中介”的要害點不在于中介,而在于中介和審批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其根源正是要切斷一些監管部門將部分行政權力租借給中介組織,借中介做掩護實現自身灰色利益的鏈條。
四、“水十條”正式出臺
【事件回顧】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“水十條”)今年4月16日正式出臺,明確取締污染企業、專項整治造紙、印染、化工等重點行業;加快水價改革,完善污水處理費、排污費和水資源費等收費政策;健全稅收政策;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,促進多元投資等多項內容。強調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、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、嚴格環境執法監管、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等十個方面開展防治行動
【點評】長久以來,很多地方政府只顧及經濟發展,卻忽略了水源地的保護和安全。此外,一些地方環境管理不夠嚴格,違法成本嚴重偏低,很多企業寧愿交罰款也不愿意在環保方面下功夫,不少企業超標排放,導致我國水資源污染情況觸目驚心。經過多輪修改的“水十條”在污水處理、工業廢水、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進行強力監管并啟動嚴格問責制,使得鐵腕治污進入“新常態”,水資源污染情況有望得到改善。
五、天津爆炸案將環評問題推上風口浪尖
【事件回顧】津濱海新區東疆保稅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于8月12日晚發生爆炸,這一爆炸事件將環評問題推上風口浪尖。瑞海公司環評報告顯示,環評期間共向周邊企業及居民發放130份調查表,回收有效調查表128份,“基本支持和贊同該項目的建設,沒有反對意見”。但在記者采訪中,被采訪的居民表示,根本就不知道周邊這么近的距離就有危化品倉庫。
【點評】一次惡性的爆炸事件,無數無辜生命逝去,兩份“粉飾”過的環評報告,無疑透露出我國環保審批不嚴和監管缺位的現狀。由于權力巨大,本來應該是監管閥門的環保部門往往成為權力尋租的重災區,為了追求經濟增長或者個人利益,甚至淪為“保護傘”,“官商勾結”時有發生,環評做假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六、北京上空再現“閱兵藍”
【事件回顧】自2015年8月20日啟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空氣質量保障措施以來,機動車限行、企業停限產、工地停工等減排措施落實到位,再加上周邊部分省市也提前啟動保障措施,使得北京的空氣質量持續優良,pm2.5濃度水平創有觀測記錄以來連續5日濃度最低值。繼“APEC藍”后,“閱兵藍”成為首都新目標。
【點評】“閱兵藍”盡管是在多方努力的情況下產生的暫時現象,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,我們治理霧霾的舉措是有效果的。同時也必須看到,因為受到經濟、就業和社會等問題的綜合影響,治理污染有一個逐步的過程,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改善最終將有賴于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。
七、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》出臺
【事件回顧】2015年9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了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》,要求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,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同性,樹立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,發展必須是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,平衡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,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控制開發強度,調整空間結構,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、地綠、水凈的美好家園,實現發展與保護的內在統一、相互促進。
【點評】清新空氣、清潔水源、美麗山川、肥沃土地、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生態環境,堅持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護森林、草原、河流、濕地、海洋等自然生態。該方案通過對生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改革,使自然資源成為有償使用的資源,實現生態財富增殖,同時通過建立資源消耗、環境損害、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,對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產生很大約束力,更大程度的保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實效。
八、環保首次改革實行“垂直管理”
【事件回顧】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》,提出實行省以下環保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,地市級環保局實行以省級環保廳局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,縣級環保局作為地市環保局的派出機構,不再單設。
【點評】環保首次改革實行“垂直管理”,無疑是四十多年來環保體制方面最重大的舉措,將有效遏制地方保護、干預執法、數據不實等情況的發生。
九、北京首發紅色預警
【事件回顧】12月7日晚,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(以下簡稱應急辦)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,全市從12月8日7時至10日12時啟動最高預警等級。這是北京自2013年《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》通過以來首次啟動紅色預警。12月19日早7時,北京第二次啟動紅色預警。12月23日,天津和河南首次啟動了重污染天氣紅色應急響應。
【點評】進入冬季以來,華北地區連遭大范圍霧霾天氣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地相繼首發重污染紅色預警。盡管包括單雙號、停產、督查等治霾舉措都已經開始實施,但治理仍任重道遠,從根本上來看,還是要加快進行經濟轉型,建立新的能源資源消費結構。
十、PPP模式全面展開
【事件回顧】2015年開始,PPP模式在各地全面展開,業內人士稱之為PPP元年。12月中旬,發改委公布了第二批PPP推介項目,共計1488個、總投資2.26萬億元,加上第一批次項目總投資已達到3.5萬億元。如果再加上財政部公布的兩批次示范項目,PPP總投資額超過了4萬億元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,PPP將成為環保產業的主流模式之一。
【點評】為了更好地吸納社會資本,撬動更多的資金投入環保領域,PPP模式創新無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但不容忽視的是,在實際操作中,也面臨著許多挑戰,如應收賬款延期或不足額支付、價格調整機制不合理、地方政府將PPP方式作為化解地方債務和融資的工具等。
轉自 南方網